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易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孟子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傳記類
目錄類
載記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醫家類
儒家類
術數類
雜家類
兵家類
小說家類
譜錄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經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右鲁望

春秋哀公六年左氏传楚昭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
江汉睢漳楚之望也(注诸侯望祀竟内山川星/辰江汉睢漳 四水
在楚界)
 朱子曰诸侯祭山川也只祭得境内底如楚昭王病
 卜云河为祟时诸大夫欲去祭河昭王自言楚之分
  (第 17a 页)
 (江氏永曰即律元冬至次日壬/申子正时太阳平行宫度也)

最高应六宫○一度三十三分三十一秒○四微
伏见应初宫十八度三十八分十三秒○六微
水星用数
水星每日平行(与金/星同)
最高每日平行十分秒之二又八八一一九三
伏见每日平行一万一千一百八十四秒一一六五二
四八
 (江氏永曰古测定一万六千八百零二日又十分日/之 四水
星行次轮一百四十五周置中积日分为实) (第 16a 页)
 安县西又东南流为涔水(隋志松滋县有涔水/盖东与公安接界)九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王逸注云涔阳江埼
 名附近郢即此水之北也涔水入澧州界为 四水

 历州之东北又东南合澧水经华容县南入赤沙湖
 又东南径安乡县西而东南入洞庭湖与北江会此
 即禹导 (第 45a 页)
 及郧西之东境故郧县地与雍梁接界豫居中央为辐
 辏之地接界者七州唯青为兖徐所隔与豫不相接云
伊洛瀍涧既入于河
 锥指传曰 四水
合流而入河正义曰地理志云伊水
 出弘农卢氏县熊耳山东北入洛洛水出弘农上洛
 县冢领山东北至巩入河瀍水 (第 2b 页)
 又东径临淮县北(临淮在府北少东二/十里水去县一里)又东北径五
 河县南(五河在府东北九十里本汉虹县属沛郡咅/贡后汉为虹县淮水在县东南二里有浍沱)
 (漴潼 四水
与淮会为/五河口县取名焉)又东径泗州南盱眙县北(泗州/在府) (第 51b 页)
(馀里更名之曰通济渠者隋大业之初也后世因其利焉一统志汴水源出开封府荥阳县大周山合京索须郑 四水
东南至)
 中牟县北入于黄河(又广韵芳万切集韵孚万切𡘋音㤆义同)集韵或作汴 汴 集韵同上(又州名韵 …… (第 14a 页)
 法章之后(又韵补叶敷弗切音拂扬子太玄经阳气高县厥法物仰其墨莫不被则)又叶芳未切音废欧阳修铭奕奕明 
(堂万邦从祀岂无臣工为予执法)(集韵同坍类篇作)(广韵集韵𡘋莫饱切音卯水名在吴华亭县有)
(圆泖大泖长泖共三泖亦作茆春渚记闻陆鲁望赋吴中事云三泖凉波鱼蕝动注称江左人目水之渟滀不湍者为泖)又 

(集韵力九切音柳水貌)(唐韵集韵韵会息利切正韵息渍切𡘋音 四水
名说文水受泲水东入淮周礼夏官职方)
(氏青州其川淮泗书禹贡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正义泗水出济阴乘氏县水 (第 32b 页)
  望祭也(讥尊者不食而卑者独食/书者恶失礼也 公羊传) 楚昭王曰三
  代命祀祭不越望(诸侯望祀竟/内山川星辰)江汉睢章楚之望
  也 (四水
在楚界六详见因祭/疾病章 哀 年左氏传)
小宗伯兆山川丘陵坟衍各因其方(顺其所在/ 春官) 天 (第 13b 页)
  (二十年/左氏传) 楚昭王有疾卜曰河为祟王弗祭大夫

  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诸侯望祀竟/内山川星辰)
  江汉睢漳楚之望也 (四水
在/楚界)祸福之至不是过也
  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哀六年/左氏传) 子
  疾病子路请祷 (第 39a 页)
 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注诸侯望祀竟
 内山川星辰音义(祟息遂反/竟音境)江汉睢漳楚之望也注
  四水
在楚界音义(睢七馀反/漳音章)(注正义曰土地名江/经南郡江夏弋阳安)
 (丰汉经襄阳至江夏安陆县入 (第 5a 页)
江睢经襄阳至南郡/枝江县入江漳经襄阳至南郡当阳县入江是 四水)

 (
皆在楚/界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
 罪也遂弗祭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
 宜哉 (第 5a 页)
 郑
姬姓伯爵周厉王少子友之后也宣王二十二年封友
于郑在西都畿内棫林之地汉属京兆曰郑县今华州
是也幽王之难友寄帑于虢郐之间因取二国之地在
济西洛东河南颍北 四水
间谓之新郑今开封府新郑
县是也庄公二十二年鲁隐公即位声公二十年鲁哀
公十四年也后为韩所灭 (第 84b 页)
吟风蝉林钟角九曲一庆时康二上林果三画帘垂 四水
晶簟五夏木繁六暑气清七风中琴八转轻裾九清
风来仙吕调十五曲一喜清和二芰荷新三清世欢四玉钩栏五金步摇六 (第 5a 页)
 西二山相接禹辟伊阙以通水望之如阙伊水历其

 间流始大孔安国云会洛于洛阳之南为 四水
之首

 地理志云出弘农上雒县冢岭山东北至巩入河过
 郡二行一千七十里山海经曰出上洛西山水经曰
  (第 17a 页)
 其夭诸有罪受罚又焉移之遂弗禜初昭王有疾卜
 曰河为祟王弗祭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
 不越望(诸侯望祀竟/内山川星辰)江汉雎漳楚之望也 (四水
在/楚界)
 福之至不是过也不榖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弗
 祭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夏书 (第 4a 页)
 皆有骄侈怠慢之心加之以贪冒君若以周难之故
 寄帑与贿不敢不许是骄而贪必将背君君以成周
 之众奉辞罚罪无不克矣疏(正义曰谓济西洛东河/南颍北是 四水
之间其)
 (子男之国有十惟虢郐为大叔仲皆当时二/国之君字也势谓地势阻固险谓境多阨塞)若克二
 邑鄢 (第 41a 页)
蔽补丹依㽥历莘君之土也脩典刑以守之惟
 是可以少固疏(正义曰八国皆在 四水
之间与虢郐/为邻若克虢郐二邑则其馀八邑自) (第 41a 页)
  郑

姬姓伯爵出自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母弟也宣王二十
二年封友于郑密迩王畿秦京兆汉华阴之郑县是也
幽王之难友寄帑于虢郐之间因取二国地前华后河
而食溱洧在济西洛东河南颍北 四水
间谓之新郑在
荥阳宛陵县西南友卒谥桓公友相幽王其子武公掘突
孙庄公寤生皆相平王为司徒者三世庄公二十二 (第 40a 页)
 与师锡帝曰禹锡玄圭之锡同意重其事也

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
 浮于江沱潜汉浮舟于此 四水
也江沱潜汉其相通
 之始末不可得而见矣逾于洛至于南河苏氏曰江
 无达河之道舍舟行陆以达于洛故曰逾于洛 (第 38a 页)
 源未尝有异说也经文导洛自熊耳与岷山导江嶓
 冢导漾文势先后不同则是洛非出熊耳但其导之
 自熊耳而始尔雅推此 四水
之源故不必求之诸儒
 异同之说虽有异同之说不足信矣此言伊洛瀍涧
 既入于河而下文言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 …… (第 2b 页)
 以知其在九州之界也惟彼此之相明故禹贡所载
 山川系于九州之分域者皆可以案其书而覆其地
 也据伊瀍涧入于洛而洛入于河此言伊洛瀍涧则
 以 四水
列称者曾氏曰汉水入于江江入于海而荆
 州言江汉朝宗于海与此同意盖其 (第 3a 页)
四水
并流其源
 则异而水之小大相敌也 (第 3a 页)
至千乘入海)决排皆去其壅塞也汝汉淮泗亦皆
水名也据禹贡及今水路惟汉水入江耳汝泗则入
淮而淮自入海此谓 四水
皆入于江记者之误也(语录
曰决汝汉淮泗而注之江此但作文取其字数以足对偶而云耳若以水路之实论之便有不通
(第 28a 页)
 也礼所得祭故不书三望僣天子礼是以书之其说
 是矣楚子轸(昭/王)言三代命祀祭不越望而曰江汉沮
 漳(杜氏曰 四/水
在楚界)楚之望非也(见哀/六)楚始受封滨江之国
 汉水沮漳岂其境内哉此亦据后世并兼封略言之
 尔(愚 (第 43a 页)
决排皆去其壅塞也汝汉淮泗亦皆水名也据禹贡
及今水路惟汉水入江耳汝泗则入淮而淮自入海
此谓 四水
皆入于江记者之误也(语录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此但
作文取其字数以足对偶而云尔若以水路之实论之便有不通
(第 24a 页)